体育投注,体育投注平台,体育投注app,体育赛事,世界杯,奥运会,NBA,实时比分,体育新闻,欧洲杯,英超赛程,西甲赛程有人说,谈到中国足球,脑海里最先浮现的,不是进球,不是荣耀,而是那一句“退钱”。球迷们骂得痛快,心却是疼的。可笑中带着辛酸,辛酸里却有点麻木。其实比中国球迷更急的,还有一群人——那就是国际足联。为了让国足踏进世界杯的门槛,他们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惜中国队始终扶不上墙,叫人摇头。今天就来聊聊这些年国际足联为国足“操碎心”的花招。
先说举办世界杯。这个算盘打得很响亮:只要中国办世界杯,自然就能免选进入决赛圈。于是,国际足联的秘书长不止一次暗示,甚至直白表态:你若申请,我必点头。然而中国足协却回绝,说要凭真本事闯进世界杯。说来也好笑,2002年确实闯过一次,可这一别就是几十年。四年又四年,人生能有多少个四年!后来,国际足联干脆提出2030年让中国主办,虽然按规则那届应是欧洲国家的轮次,但他们亮出了“最终解释权”:只要不是连续大洲,就没问题。本以为这是板上钉钉的好消息,结果中国足协当即辟谣,压根没这打算。论如何让人失望,国足果然是从未失手。
再看第二招,把强敌支开。说白了,就是把可能挡住中国队的对手调走。2002年世界杯就是这么操作的。当时亚洲的劲敌有日本、韩国、伊朗和沙特。那一年日韩做东,直接占了两个席位,亚洲仅剩2.5个出线机会。即便如此,国足依然凶险,若碰上伊朗,十有八九出不了线。就在关键时刻,亚足联竞赛委员会主席张吉龙出手了。他推动修改分组规则,以近三届世界杯和亚洲杯成绩为依据进行分档。结果伊朗与中国同档,自然避开同组厮杀。再加上一次“巧合”的抽签,把沙特也踢到另一个组,国足这才顺利突围,第一次进入世界杯。说起来张吉龙居功至伟,但若没有组织的纵容,又怎能改变游戏规则?要知道,国际足联常被指责“偏袒中国与美国”,理由也简单——市场巨大,消费能力惊人。卡塔尔世界杯上,即便没有国足,中国企业的赞助金额依旧高居第一。这等肥肉,国际足联怎会不眼馋?只是偏袒再多,国足也终究不争气。
第三招,扩大名额。此招算是光明正大:你不够强,那我就给你多几张票。从1982年到1994年,世界杯队伍扩充到24支,亚洲名额也增加。然而国足却屡屡浪费机会。1981年眼看着出线有望,全队居然提前放假,结果被新西兰逆转淘汰。1986年,又输给中国香港。1990年,在关键比赛败给卡塔尔。1998年,世界杯扩大到32支队伍,亚洲拿到3.5个名额,国足世界排名第37,按理说希望不小,结果连前十都没进。一次次机会摆在眼前,一次次自己把它踢飞。
仔细想来,国际足联的“殷勤”,既是出于市场的考量,也算是对中国足球的某种期待。可惜现实却冷冷地告诉世人:再多的外力扶持,也代替不了自身的强大。
国足的失败,固然让人失望,却也提醒我们:依赖外界的施舍,不如磨练自己的骨头。只要有真本事,哪怕不靠偏袒,也能闯进世界的舞台。愿中国足球终有一日,能用实力而非规则走进世界杯,让球迷的呐喊不再是嘲讽,而是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