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投注,体育投注平台,体育投注app,体育赛事,世界杯,奥运会,NBA,实时比分,体育新闻,欧洲杯,英超赛程,西甲赛程
八月的伊宁,天山花海景区人流如织。风懒懒地吹着,薰衣草紫浪翻滚,地肤球憨态可掬,绣球花团簇如云,游客徜徉其间,用镜头记录美好,赴一场塞外之约。“魅力伊宁·和美杏乡”旅游品牌唱响的背后,离不开南通援疆干部人才的奔走努力。
南通与伊宁,山河遥隔,心脉却因援疆紧紧相连。自对口援疆的号角吹响,一批批南通援疆人跨越千山万水,扎根边疆热土,以使命与热忱书写担当,在天山脚下浇灌出绚丽的民族团结之花。
2023年4月,第十一批南通援疆干部人才奔赴新疆伊宁县,开启为期三年的援疆新征程。他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产业引导、教卫提质、干部培训、文化润心、民族交融五大工程,实施援建项目30个,投入资金3.145亿元。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后,江苏援伊·南通工作组迅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持续提升援疆综合效益,在“南通所能”和“伊宁所需”的双向奔赴、深情交融中,继续书写新时代对口援疆的温暖篇章。
盛夏的伊宁县纺织产业园,机器轰鸣如律动的脉搏,纱线飞旋如银瀑倾泻。南通诺纳纺织(新疆)公司厂长周强介绍说:“我们用工180人,八成来自本地,月平均工资达到7500元。”
江苏援伊·南通工作组组长施张范表示,园区内22家企业年产值突破28亿元,吸纳就业超过5000人,其中近80%为少数民族职工。如今,纺织业已成为伊宁县第二大支柱产业。工作组借鉴南通龙头纺织企业的先进经验,推动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全力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天山宝宝”种桑养蚕项目已完成桑苗种植3000亩、用工超300人,工业化养蚕基地完成改造,8月正式启用;福思克冷链科技上半年营收530万元;浙煌塑业新添7条生产线……截至目前,南通工作组已成功招引34个项目落地,计划总投资4.3亿元,直接带动就业超千人,为伊宁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激发内生动力。由南通工作组打造的伊宁县青创园,从一座闲置园区蜕变为年产值9400万元、稳定就业600人的创业热土。不久前,青创园直播基地迎来首场大型直播,推介西梅、薰衣草、黑小麦等伊犁特色产品,吸引超1.8万人次观看,标志着南通援疆“电商助农+就业增收”模式在伊犁河谷开花结果。
“工资涨了,日子红了!”曾是农村家庭妇女的安春艳,通过培训成长为一名优秀主播,命运从此改变。江苏援伊·南通工作组副组长杨永辉说:“我们聚集特色产品与电商人才,持续带动就业的同时,让更多伊宁好物走向全国,让更多人共享数字经济的红利。”目前,工作组已建成9间电商直播室,月销售额近50万元。
8月13日,伊宁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内,南通援疆专家、骨科副主任张小飞正专注地为一名骨折患者施行微创手术。精准分离组织、复位骨折块……他一边娴熟操作,一边向本地医生讲解技术要领——这是南通医疗援疆的日常一幕。
“以往脊柱手术患者创伤大、恢复慢。”张小飞说。他带来的脊柱内镜微创技术,实现了该院此类手术零的突破。8月初,伊宁县人民医院成为南通大学“教学医院”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更多先进技术和理念正持续输入。
“医疗援疆,不仅要带来设备和技术,更要留下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江苏援伊·南通工作组医疗援疆领队、伊宁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建锋表示。截至目前,第十一批第二轮南通医疗援疆队举办学习班6期,开展专题讲座99场、手术示教27台,培训医务人员2600余人次,填补州、县技术空白20余项;集中培训执业医师备考医生210名,联合南通大学医学院定制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班,培养本地医疗骨干32名;“通医在伊”系列惠民活动覆盖群众超2800人次,成为百姓信赖的医疗品牌。
七月中考放榜,伊宁县南通实验学校九年级1班喜报频传,南通援疆教师季小红热泪盈眶,两年多的日夜付出在这一刻酿成甘泉。哈萨克族女孩巴努尔·叶尔多斯在她的鼓励下爱上写作,毕业留言时深情写道:“写作的天赋,是您为我点燃的火种。”季小红只是南通援疆星河中的一缕光,更多如她一般的援疆教师,正以爱与知识为炬,照亮孩子们的前进之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南通工作组投入1.61亿元援疆资金,一年时间高质高效建成伊宁县南通高级中学;实施新一轮“南通班”试点改革,成立初高中“1+3”四年一贯制试点班,今年全县20名学生考入985高校,其中15人出自“南通班”;“通伊”教育基金两年发放超过100万元。
干部人才培育同样硕果累累。南通累计安排援疆资金1000万元,培训党政干部、专业人才和基层骨干7400余人次,选派百余人赴南通跟岗学习,引进高层次人才58人、柔性人才170名,推动江苏沿江农科所在伊宁设立西部专家工作站,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两年多来,南通工作组持续擦亮“通医在伊”“通师伊情”“通智伊才”三张名片,将引智与育人相结合,为伊宁锻造出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8月22日,“苏韵伊情·南通非遗进伊犁”交流展演在伊犁州博物馆启动。来自南通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伊犁民间艺术家同台献艺,现场声声“亚克西”表达群众欢悦心声。
珠心算、中医等特色文化进校园,超2000名学生受益;“童声里的中国”伊宁行公益活动中,《向日葵中队》儿童电影首映,“童声实验学校”“童声书屋”相继揭牌;南通艺术剧院携亲子剧《封神之哪吒大战红孩儿》来伊巡演9场,观演人数破万……通伊两地以文化为桥,在理论宣讲、文体互动、人文交流中不断创新,让江海风情和天山风韵碰撞交融,推动“文化润疆”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今夏,“苏超”成为中国足球界的流量担当。伊宁县“村超”,同样让人热血。上万名观众在伊宁县体育中心呐喊助威,民族风、体育魂与乡村振兴梦交织沸腾。南通援疆连续三年支持“村超”联赛,投入625万元优化提升县体育中心功能,让足球成为文化润疆的特色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援疆真情。
“我们将汲取知识,融入宣讲,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忠实实践者。”投身“理论走亲”活动,吉里于孜镇干部、“理润伊犁”宣讲团成员沙达提·甫拉提感触良多。南通伊宁理论宣讲中心的创建,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飞入寻常百姓家”。截至目前,伊宁县依托南通理论资源优势引入5名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和1名江苏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建立6个“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开展“理论走亲”活动近百场,搭建起东西部理论交流之桥,为伊犁州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开辟了一条“理论援疆”的创新之路。
一批批民生项目加速落地,一幕幕互助温情持续上演,勾勒出南通援疆有力度、有温度、有深度的时代画卷,也为伊宁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族团结注入澎湃而持久的南通力量。